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廉政教育 >> 以案说纪
有功、有权、有钱≠可以“任性”——湖北省潜江市周矶管理区三任党委书记“前腐后继”案剖析
发布时间:2015-07-26     信息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
  “我幻想自由,祖孙共徜徉……可如今,空自叹,唯悲凉……无颜父老,愧对党,悔恨愁断肠。”6月20日,农历端午节,每逢佳节倍思亲,湖北省潜江市周矶管理区党委原书记魏友山在看守所倚窗长叹、悔恨万分。

  此时此刻,在另外一间监室,魏友山的前任邓清平(落马时为潜江市委副调研员)正埋头写悔过书,花甲之年的他老泪纵横。

  而就在不久前,邓清平的前任关成卓(落马时为潜江市住建委副主任、市节能办主任)因违纪违法,在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后,移送至某监狱服刑。

  关成卓、邓清平、魏友山,三任周矶管理区党委书记,曾经一个班子共事多年的同事,却在不到一年时间,因违纪违法身陷囹圄,上演了一幕“前腐后继”的丑剧。

  有功不代表可以不守规矩

  关成卓、邓清平、魏友山三人都是二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,任领导干部多年,本应该对权力、金钱有更加清醒的认识,但都自恃“功高”,不守纪律,不讲规矩,结果付出了惨重代价。

  周矶管理区是一个副处级的国有农垦企业,受湖北省农垦局和潜江市政府双重管理。近年来,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快车道,连续3年争取项目资金位于全省54个国有农场前列。作为党委书记,关成卓、邓清平、魏友山功不可没。

  尤其是魏友山。魏友山是土生土长的周矶人,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做起,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,2011年担任管理区党委书记。在他主政期间,管理区可以说是一年一小变、三年一大变。物流园项目、农改超项目、液化天然气运输项目等一大批投资过亿的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,全社会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8.9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0.9亿元,连续7年获得全市目标考核先进单位。

  魏友山的办公室锁着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: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、全省支援三峡工程建设先进个人、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……他十分珍爱这些荣誉,这是他成绩的见证。

  面对获得的成绩,年近60的魏友山感到无比自豪,但同时内心发出另一种声音:干革命这么多年,该拿的荣誉都拿了,现在都快退休了,可以稍稍歇歇了,好好享受多年的工作成果。

  此念一生,魏友山“彻底”放松了自己。管理区有着一套系统全面的工作管理制度,他要求别人照章执行,按规矩做事,自己却不以为然。

  一次,党委班子集中学习,他请病假,后有人反映,他竟然是在跟朋友打牌!一名班子成员临时接到通知去市里开会,未来得及跟魏友山汇报,结果直接被喊回来。而他自己经常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,班子成员汇报工作只能电话联系。

  某生产队申请修条水泥路,未被管理区纳入计划,该队一名职工以老同学身份找到魏友山,他当场拍板同意。当有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发表意见时,魏友山时常没等对方讲完就打断,还经常在党委会上讲:“你们要搞清楚谁是大王、谁是小王,是谁在给你们发工资!”

  周矶管理区级别比市直单位高,其党委书记出口窄、流动难,而干部长期不流动,客观上使得他们人熟地熟,自以为是。

  在担任党委书记一段时间后,关成卓、邓清平和魏友山都曾向市里提出换个工作岗位,只是未能如愿。当离开管理区时,他们都到了年龄偏大、即将退休的阶段,也都面对“有权不用过期作废”的考验。

  可惜的是,面对考验,他们败下阵来。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随心所欲、不按规矩办事,甚至带头破坏规矩。关成卓的官商勾结、借机敛财,邓清平的“一言堂”、霸道作风,魏友山的“家长制”管理、“对别人马列主义、对自己自由主义”等都暴露出来,最终把他们一步步推向深渊。

  有权不代表可以以权谋私

  周矶管理区因企业性质,一把手在人、财、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很强的话语权,这本应该成为管理区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不料却为关成卓、邓清平、魏友山以权谋私、滥用权力大开方便之门。

  2001年,关成卓任管理区党委副书记,得知辖区一新公司开张营业后,主动找到其董事长,提出参股。在投入15万元8年后,连本带利收回40万元,平均年利率达14%,远高于银行同期利率。2005年,关成卓已提拔为党委书记,又以管理区下属的农业总公司名义出资30万元购买一批出租房,但实际出资人为关成卓等管理区职工,其中关个人出资5万元,到2013年共获利息6.6万元。

  邓清平和魏友山,比起关成卓来也是“不遑多让”。

  2010年3月,时任党委书记是邓清平。潜江市实施新城区建设道路清障工作,其中新周中路河东段路基土方回填工程交给管理区具体负责。邓清平将魏友山叫到办公室,直接提出,工程让建筑老板韩某做,他们两人可入股。魏友山当即同意。为掩人耳目,两人又商量安排时任党委委员的邵安金出面协调。三人结成“统一战线”:每人出资5万元“入股”,项目完工后“分红”。

  为了让邵安金“名正言顺”地开展工作,邓清平主持召开党委会,以工作需要调整班子成员分工,将新城区建设协调工作交由邵安金负责。

  在参与新周中路河东段路基土方回填工程中,三人一唱一和,暗箱操作,不经过正常的招投标程序,直接安排工程所在地的河东分场与韩某签订合同。

  2011年10月,工程顺利完工,共获利300余万元,其中邓清平分得70万元,魏友山分得68万元,邵安金分得45万元。如此高额的“利润”,让他们欣喜万分,这也为后续的“合作”打下了基础。

  2011年5月,管理区党委换届,邓清平调任市委副调研员,出于两人特殊利益关系考虑,他极力向上级推荐魏友山接任党委书记。

  2012年7月,邓清平来到魏友山的办公室,新老书记的见面不是谈管理区的工作和变化,而是“直入主题”。邓清平先提议:“搞个广告吧……叫韩某具体搞,我们两个参加。”两人一拍即合。

  魏友山未经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,亲自安排将一块与江汉油田交界处的“黄金地段”广告位承租给韩某,以每年仅8000元的租金签订合同,而且一签就是30年!同时,为了照顾韩某的“生意”,再次直接“拍板”,由管理区两次租用广告牌用于宣传工作,并付相应费用。

  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,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。在魏友山等人看来,权力不是来自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,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工具,他们以权谋私,胆大妄为,组织和群众岂能容之!

  有钱不代表可以满足私欲

  周矶管理区是一个双重管理的单位,在争取项目等方面渠道广、来源多,每年争取到的项目资金数以千万,但由于监管缺位,容易造成资金违规使用。

  周矶管理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,人口1万余人,论块头,在潜江市6个管理区中属于“小个子”,但由于体量小、负担轻,同时在中央、省、市对管理区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的大背景下,日子比其他地方过得都“滋润”。2014年,管理区预算总收入达1509万余元。

  如此多的可支配财力,本应该为当地群众多办些实事、好事,但却成为关成卓、邓清平、魏友山等人满足私欲、谋取私利的工具。

  2003年,魏友山到外地出差,途中结识一名女导游,两人“相聊甚欢”,后来逐步发展为情人关系。此后10余年间,魏友山经常周末调用公车“不辞辛苦”远赴外地约会,为博取情人欢心,时不时送些名牌手表、纯金首饰等礼物,光是现金就给了12万余元。两人吃饭、喝茶等大小开支,全部由管理区公款买单。

  在管理区,魏友山以“家长”自居,花起钱来“大手大脚”。对此,一次民主生活会上,曾有班子成员提出单位开支要节省,每笔开支都要有合理事由,他立即表示,他作为“当家人”,怎么花钱、花多少钱都是为了工作,每一笔开支都有正当事由。

  邓清平、关成卓和魏友山一样,用起公款来都是肆无忌惮。经查,关成卓贪污、收受贿赂、接受礼金、利用职权经商牟利近60万元,在下属企业改制过程中违规设立账外资金40万元。邓清平利用职务之便,为他人谋取利益,收受韩某“好处费”70万元。魏友山利用职务之便,帮助韩某承接工程项目收受贿赂68万元,此外还收受李某、彭某等人钱物55万余元。(潜纪)

   

  办案者说

  一个副处级单位,连续三任党委书记先后“倒下”,教训深刻。

  思想滑坡是关成卓、邓清平、魏友山三人腐化堕落的根源。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,他们对党纪党规不可谓不知晓,但在临近退休时心态失衡、物欲膨胀,把权力异化为捞钱的工具,把金钱异化为人生终极目标,眼里只有钱、心中只装钱、手上想抓钱,错误的权力观、金钱观最终导致他们“晚节不保”。这警示我们,廉政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,必须贯穿党员干部从政生涯始终。特别要警惕“59岁现象”,防止退休即落马,加强对退居二线、即将退休的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。

  对权力的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。管理区是一个副处级单位,又是双重管理的国有企业,客观上存在政策体制上较“活”、人员流动上较“僵”、监督管理上较“弱”的情况。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加强监管的课题。三人案件警醒我们,一方面要落实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,不能搞“一言堂”;一方面要摒弃论资排辈用人弊端、加强干部交流,实现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,防止带病提拔,保持队伍纯洁。须知,加强对一把手监督,用制度管住权力、约束行为,防止权力滥用、胡乱作为,既是对干部本人的爱护,也是对当地发展的负责。


版权所有:中共湖口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湖口县监察委员会
ICP备案号:赣ICP备13004201号 投稿邮箱:hkxjwzxs@163.com
技术支持:九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